什么是语义效应?
我们先分享一个概念,规避损失。
规避损失指的是,”得到的快乐其实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的痛苦“。
举个例子,家具商场要收20元配送费,直接收取会触发消费者对于损失的厌恶心理。所以商家一般把20元的配送费加到产品的价格中,如果不需要配送,可以便宜20元。
所谓,语义效应就是通过调整叙述方式中的”得失感“,影响语义,使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。
(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”话术“)
举个例子,
有个基督徒问神父 :神父,请问铸告的时候,可以吸烟吗?神父痛斥他 :当然不可以。铸告的时候必须非常虔诚,怎么能吸烟呢。这个基督徒想了想,换了一种问法:那请问神父,吸烟的时候 ,可以祷告吗?神父说:当然可以,孩子,在任何时候,你都可以祷告。
同一件事,不同的问法,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回答。
”在祷告时吸烟“的语义是“失”,在“吸烟时祷告”是“得”。
受“损失规避心理的影响,神父只接受“得”,不接受“失”;
这个基督徒,则利用率“语义效应”,左右了神父的答案。
如何利用语义效应?
1、不要问对方“要不要xx产品”,直接问“A套餐和B套餐,对方要哪个?”
eg:
一个卖早餐的大爷,之前客人买了油条和豆浆以后,大爷都会问对方要不要茶叶蛋,结果销量平平。
后来大爷换了一个问法,问客人,要一个还是要两个,结果茶叶蛋的销量瞬间翻倍。
2、突出顾客错过后所承担的机会成本。
机会成本是指你做了某项选择,而不得不因此失去的其他利益。
如果做出选择A,就必须放弃B,那么B就是A的机会成本。
eg:
美容院忽悠顾客“你今天不好好护理你的脸,明天有人好好呵护你另一半的心”
3、先给出低期望,然后不断加码。
其实利用了人性中适应性偏见,适应性偏见是指,对于一件事无论好坏,人最终都会适应。
先降低对方期望,再不断加码,就能激发对方的[[意外幸福感]]。
eg:
著名的“傻子瓜子”,为了让用户觉得自己占了便宜,卖瓜子的时候,先在秤上少放一些,然后一点点加,用户就会一直有“得”的感觉。如果是先多放,再往外拿,用户就会觉得“失”。
类似的例子,还有很多。
- 我是做电商的,东西己经很便宜了,但用户总在纠结那6块钱的运费。采取“提价,包邮”策略!不包邮,就是在低价之上〞失”了邮费;包邮,就是在高价之上"得”了免费邮寄。“亲,包邮哦”,就是"语义效应"的极致体现。
- 你是开小卖部的,最近鸡蛋的进价上涨得很厉害,但怕一提价用户就有意见,怎么办?如果提价是必然,那就用“语义效应”,把含有“失〞的语义的"提高价格〞,改为"取消原有折扣”试试。用户接受度会提高不少。